蓬莱老乡新闻头条,蓬莱老乡新闻头条最新消息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蓬莱老乡新闻头条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蓬莱老乡新闻头条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能否分享一首您原创的七绝?
现在我把自己昨天写的一首《七言绝句》与大家分享吧,致无锡高架桥垮塌中的逝者以哀思:
《秋雨》——悼亡魂——
秋风凛凛雨霏霏,
霜叶纷纷孤雁悲。
危桥崩塌天降祸,
亲人梦断残魂飞。
《秋雨》的平仄律:
平平仄仄仄平平,
秋风凛凛雨霏霏,
仄仄平平仄仄平。
霜叶纷纷孤雁悲。
仄仄平平平仄仄,
危桥崩塌天降祸,
平平仄仄仄平平。
亲人梦断残魂飞。
一、什么是七言绝句?
七言绝句是对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一种近体诗。
一是要求篇幅固定。全诗只有四句,每句七个字,总共二十八个字。
二是要求严格押韵。通常只押平声韵,且不能出韵。
三是要求符合平仄律。这个要求比普通的押韵难度高,这也是七言绝句的极其讲究的地方,在一般情况下,每一句诗都是以两个音节(两个字)为一组,平仄交互使用,不能胡乱安排平仄音节。
二、七言绝句的平仄律和押韵种类有哪些?
七言绝句的平仄律是根据其首句头两字的平仄来区分的,一般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大类。
其一是平起式。在平起式中又分为两种:
1、平起平收,首句押韵。
2、平起仄收,首句不押韵。
其二是仄起式。而仄起式也分两种:
1、仄起平收,首句押韵。
2、仄起仄收,首句不押韵。
三、七言绝句中“一三五不论,二四六分明”是什么意思?
所谓的“一三五不论,二四六分明”是为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,为了追求诗的意境美,而需要打破其严格的平仄律,灵活性地运用平仄而言的一种说法。
也就是说,在创作过程中,对于诗句中的第一、第三、第五个字的平仄律可以有变化,但是,对于诗句中的第二、第四、第六个字的平仄律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,必须要符合七言绝句的的平仄律的要求。
但是,这样的变化往往要注意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调的七绝忌讳。
四、七言绝句的平仄律标准句型可以参照吗?
七言绝句一般有有四种标准句型:
1、平平仄仄仄平平。平起平收,句子的最后两字是平平,称为平平脚。
2、平平仄仄平平仄。平起仄收,句子的最后两字是平仄,称为平仄脚。
3、仄仄平平仄仄平。仄起平收,句子的最后两字是仄平,称为仄平脚。
4、仄仄平平平仄仄。仄起仄收,句子的最后两字是仄仄,称为仄仄脚。
历史上有无徐福东渡日本之事?徐福去过蓬莱仙岛吗?有什么依据吗?
作为徐福老乡,明确告诉你,的确有徐福东渡一事。
徐福最初见于《史记》,太史公在《秦始皇本纪》和《淮南衡山列传》中都有提及,只不过名字有所变化,第一个说是徐市,第二个才明确叫做徐福。
齐人徐巿等上书,言海中有三神山,名曰蓬莱、方丈、瀛洲,仙人居之。请得斋戒,与童男女求之。於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,入海求仙人。
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,还为伪辞曰:臣见海中大神,言曰“汝西皇之使邪”臣答曰“然”“汝何求”曰“愿请延年益寿药”神曰“汝秦王之礼薄,得观而不得取”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,见芝成宫阙,有使者铜色而龙形,光上照天。于是臣再拜问曰“宜何资以献”海神曰“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,即得之矣”秦皇帝大说,遣振男女三千人,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。徐福得平原广泽,止王不来。
至于为什么先是徐市后是徐福,唐朝徐懋功编《徐懋功家谱》做了解释:“徐福者,又称徐巿或希,谱名徐议,字君房。
《徐氏太宗谱》对徐福的籍贯做了进一步的考证,徐氏总堂号之所以“东海堂”或东海郡。因为徐氏“来自东海,去之东海”,所以认定徐福是“东海人”。
古人所说的东海就是今天的江苏省连云港市。
而连云港市赣榆县(现在的赣榆区)徐福村被认为是徐福故乡。赣榆区位于苏鲁交界处,春秋战国时期属于齐国管辖,这点与《史记》中记载徐福是“齐人”比较吻合。
司马迁距离徐福东渡时间不足百年,以太史公的风格,断断不会胡说八道,可信度还是很高的。
徐福出海以后与秦始皇就失去了联系,究竟去了哪里历史没有记载,多数认为他就此东渡去了日本,并在那里安营扎寨,繁衍生息,现代日本人有一部分就是徐福及其所带去的童男童女的后裔。
日本山梨县富士吉田市宫下义孝先生家藏《宫下富士古文书》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述,据记载,徐福在日本七代天皇时期到达日本,他自称秦之徐福,但却把儿子全部改为日本姓氏,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至今保存有徐福墓和徐福神社。
当然,也有说法认为徐福根本就没有到达日本,而是在海上翻船挂掉了,是真是假,有待考证。
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,欢迎关注!
有徐福东渡一事,这个在包括《史记》在内的不少古籍中都有记载,但是是否到达日本还存疑。一般认为徐福确实到达了日本,现在的日本还是有很多与徐福有关的遗址。
我们国家网站上有不少人说日本人是徐福后代,准确说是有一部分日本人可能是徐福带去的人的后代,因为如果徐福真的到达日本,那个时候也是日本第七位天皇在的时候了。也就是日本岛上是有人的。
至于蓬莱仙岛,就难说了!
谁知道关于蒲松龄的轶事?可以分享一些吗?
古代文人十年寒窗苦读,若是读出门道就可一飞冲天,至少也能过上小康生活。但如果怎么考都考不中,那就惨喽。就跟如今上了学的人不愿种地一个样,古代读了书的文人也不愿改造地球,所以他们好的能找寄人篱下给富贵人家当塾师,差的只能农闲时教私塾,农忙时回家改造地球。
蒲松龄虽然19岁就考中了秀才,但奈何此后科考不顺,死活考不上,42岁才被补为廪膳生。这廪膳生就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,能每个月领点东西,不过对于蒲松龄来说蚊子再小也是肉,因为他直到72岁才被补为贡生。也就是被挑出来送去京师国子监读书的,话说国子监是个好地方,皇帝招人才喜欢从这里招,但蒲松龄都这么大年纪了,他都能直接退休了。
话说回来,蒲松龄前半辈子确实过得不怎么样,毕竟没有功名傍身,只能给小县令当个幕僚或者教个私塾之类的。蒲松龄在他的《塾师四苦》中就报怨:“人言教书乐,我道教书苦。”
直到蒲松龄四十岁那年,他终于傍上了个大户人家,这人是蒲松龄的老乡毕际友。毕际友是个官二代,他老爹是户部尚书,自己也是地方上的知州,至少算是个市政委级别的。蒲松龄到了毕家做的还是老本行,教书。当然因为蒲松龄学识深厚,文章一流,所以毕家交际来往的应酬书信都是他捉刀代笔的。这也让他在那些名流面前露了脸,有事顺带邀请他一块。
话说毕家有次举办宴会,蒲松龄就去晚了,毕家主持礼仪的人就推迟了开筵时间,说实话蒲松龄在毕家挺受尊敬的,毕家就去请蒲松龄,而且推蒲松龄到上座。结果很多人本来看有人姗姗来迟就不乐意,更何况还让这样一个教书先生到上座,于是便愤愤不平,冷言冷语。
其中有两个人来头不小,一个是干过刑部尚书的李化熙,一个是皇太后的干儿子王其香,你想想这个身份的,一个教书先生在他们眼里算个p,于是就想解集奚落蒲松龄一番。
李化熙说:“今个嘉宾满座,难得幸会,我提议请进出科场次数最多的蒲先生即席赋诗,如何?”并且要蒲松龄用“针”字为题作诗。
你听听这话,忒歹毒了,打人不打脸,蒲松龄科举屡次不中,本就是心头病,结果李化熙还这么损他。
蒲松龄瞅了这货一眼,张口就道:“远看好似一根银,近看却是一个针;腚上长着一个眼,光认衣裳不认人。”
蒲松龄这诗虽然看起来很糙,但实际上也确实很糙,不过不管怎么说,这就是在变着法的骂李化熙啊,说他眼睛长在腚上,以身份取人。
这时满堂静默,都不知道该怎么打破冷场时,王其香这时候出来自取其辱了,他要以三字同旁,三字同头,不再限韵作诗。
王其香说:“三字同旁清淳酒,三字同头左右支。终岁畅饮清淳酒,唯独本官左右支。”
蒲松龄才思敏捷,马上回道:“三字同旁狼虎狗,三字同头哭骂咒。只缘道多狼虎狗,天天出处哭骂咒。”
李化熙这时缓过来了,看王其香败下阵来,他就接过来说道:“三字同旁绫罗纱,三字同头官宦家,谁人能着绫罗纱,唯独当朝官宦家。”
你看看这人多俗,都被蒲松龄骂狗眼看人低了还不知死,还再次打量了一下蒲松龄的粗布长衫。
蒲松龄也不客气,回道:“三字同旁稻秫稷,三字同头屎尿屁,白吃人间稻秫稷,满嘴光屙屎尿屁。”
恩,味道出来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蓬莱老乡新闻头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蓬莱老乡新闻头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